第496章 选好继承者最重要(1 / 2)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

所以,朱由检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得避免再出现宦官干政的情况发生。

但大明有数万宦官,从火者到司礼监掌印太监,形成了严格而详细的等级制度。

甚至不少重要宦官还参与到朝廷重要职位中。

如东厂和司礼监、御马监这些。

因而要改变这一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毕竟这数万宦官一旦生乱也不是一件事。

所以,朱由检一直是在慢慢改变这种情况。

按照朱由检的意图,首先是要停止增加新的宦官。

其次是充实大量有文化基础的宫女,接替阉宦在内廷的工作。

再则一些不需要宦官的职能机构直接转为外廷机构。

例如,朱由检现在就设立了内廷总务衙门,由朱由菘、蒋德璟、李国祯、周遇吉担任总务大臣。

而内廷总务衙门的职责就是负责皇庄的诸项事务和各类内廷采办以及皇室产业营收以及宫廷宿卫。

这样就没再用宦官担任这些职责。

而现在大明宦官主要是司礼监与东厂事务以及内廷日常事务。

朱由检打算等王承恩退休后去去掉司礼监。

因为现在大明已经有政事堂,完全可以代替司礼监,政事堂和历史上满清时期的军机处类似。

政事堂的辅政大臣都是兴明会的人,对朱由检足够忠诚,也已经承担了批红的权力。

而东厂完全可以转为像锦衣卫一样的准军事机构。

但目前而言。

朱由检还没有足够多的可以信得过的兴明会人员去代替宦官。

所以,朱由检只能先让内廷与后宫合体。

让后宫的妃嫔们,也就是朱由检的女人和女儿们去负责一些内廷的高层管理事务。

至于后宫不得干政一,那是外朝之政。

朱由检做了很好的规避,没让自己的女人女儿们去参与外朝军政事务。

何况。

在朱由检来,任何一个朝代,皇帝一旦能力不足就难免会出现大权旁落现象。

不是后宫干政就是宦官干政要么就是文官干政要么就是武臣干政。

这些其本质不是后宫女人有原罪,也不是宦官有原罪,更不是文官武官有原罪。

当然受话语权在文人手里的影响,似乎后宫和宦官以及武臣祸害更大。

可殊不知没有后宫干政与宦官武臣干政的宋朝就被文官干政搞得很糟糕,南宋后期甚至出现了让皇帝都收拾不了的权相。

后宫、宦官、文官乃至武臣勋贵都是一股势力的代表。

只要帝王足够有能力,这些势力就可以互相制衡,从而保障帝王的权力。

而一旦帝王没有能力不懂得制衡就会出现压制其他势力的现象,而造成帝王权力旁落。

万历时期张居正权力很大就是因为宦官和文官、后宫结合在了一起,造成皇帝万历想杀个冯保都杀不了。

所以,防止哪股势力干政重点还是选好皇帝。

一个皇帝想要独掌乾坤又想活得轻松一点,没点本事自然是不可能的。

因而,朱由检觉得自己与其担心后宫将来干政,还不如担心一下如何保证自己之后的帝王能足够优秀。

虽然朱由检知道未来的趋势是皇帝会逐渐成为礼仪上的象征,权力会越来越。

但在大明帝国扩张的前期,皇帝的权力还是会很大,对皇帝能力的要求还是会很高。

因为大明帝国是一个超级大帝国,是一个集权制的帝国,不是联邦制,所以,就必须有个在重大事务方面有决策权力的人。

谋可资于众人,但决断必须归于一将!

不然,整个帝国就会变成散沙,就会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