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密话(上)(2 / 4)

“又名《大司马带剑入宫》《铁笼山》,讲的是曹芳书血诏欲杀司马师,后被司马师搜出血诏,杀张缉于宫门,绞张后于宫内。也有豫剧的版本,如果你想听,我可以找先生来唱。”

林年右手轻轻捻着官窑杯的杯口,感受着那细腻的触感以及茶水白雾熏燎手指的温热和湿润,半晌后,他摇了摇头,什么都没说,把注意力投在了阳光大号的戏台上,看着那跪地求饶的黄袍之人,静静地用心欣赏这出放在什么地方都堪称顶级的戏剧演出。

一场《红逼宫》结束,但内院的戏剧并没有结束,在戏台上的先生向着这边二楼的两位看客鞠躬离开后,台上的布置立刻被人撤换,打扮成另外一场戏的演出风格。

“下一场是京剧《逍遥津》,京剧四大须生高庆奎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大概是汉献帝因曹操权势日重,与伏后计议,派内侍给后父伏完送去血诏,嘱约孙权、刘备为外应以锄曹。”李获月给林年报幕。

林年喝了口茶,又拿了桌上盘中的一块福字饼,一口咬下去是玫瑰豆沙味的,齁甜,想来是特制的点心,正得他喜欢,于是多吃了几块,没有回答李获月,只是安静看戏。

戏台上人影起,人影落,红幕后乐器交织缠绕。二黄唱腔每句都精雕细刻,不同凡响,堪称京剧老生声腔艺术之典范。回龙腔气口有力,适时收腔,如若不是在开放的庭院,而是在剧场,一口“喷”出足有炸棚之效。

林年只是安静地看着,茶水端起一杯又一杯,福字饼吃完后拿枣花酥、太师饼、佛手酥,看完第二场戏后,台上继续重扮风格,李获月照常报幕,《逍遥津》之后是《开国图》,看完《开国图》之后是《大郑宫》。

整整四出剧,林年和李获月没有多余的闲聊,李获月报幕,林年品茶看戏,偶尔遇见听不懂的桥段便开口问,李获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作为正统的人,她可能不喜欢看戏听曲,但相关的知识却是从小就懂得的,替林年扫盲倒是恰到好处。

四出戏听完的时候,已经快要夕阳西下了,在血一样的余晖中,戏台上的先生们为两位忠实的看客行礼,听了一天也知道这是最后的结束时刻的林年也站了起来为这些艺术家鞠了一躬,一旁的李获月坐在位置上没有动,只是静静地看着戏台上的装饰被搬走拆掉,连带着那些演出了一整天的戏子离开内院。

两人重新坐在桌上,茶壶中的茶水在不知添了多少次后终于干涸,茶具中还留有微凉的水痕,装点心的盘子里也只剩下被夕阳照红的面屑。

“感觉怎么样。”李获月问。

“好听,但不大听得懂,要想听懂得研究,或者常听。”林年说。

“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

“.”林年陷入了沉默,左手扶着木栏,看着空荡荡的戏台不语。

“如果你的答案是拒绝,也无妨。”李获月平淡地说。

“不是拒不拒绝的问题。”林年扭头对她说,“是今天我根本就不该留在这里。”

“所以是拒绝了。”李获月凝望着林年的瞳眸,在没有点燃黄金瞳的情况下,这样的对视让林年觉得这个女人有些陌生,那双褐色却比黑色还要深沉的眸子,像是第一次认识她。

“能给我一个理由吗?”

“什么理由。”

“你的理由。”

“很难说。”

“是很难说还是不想说,亦或者不能说。”

“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林年左手捏拳轻轻靠在嘴边,侧头看着被夕阳照成一片红的池塘和柳树,“有什么意义吗?我不谈你的成功可能性,就算你做到了你想做的事情,现在的情况和以后的情况会发生什么改变吗?从这里走到那里,总是为了什么才走这一段路,更何况这条路上究竟存在着什么,你是清楚的。”

林年说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