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第1017章 开国庆典(十七)(2 / 3)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186 字 2020-11-19

划交给我,我看过之后就签发一个正式的批文。”

“小人已经写好了草案,还有劳首长过目。”张金宝从随身的行囊中取出一份装订好的簿子,双手拿着恭恭敬敬地递交给宁崎。

宁崎当然不会急着马上就看,有些事即便是举手之劳,但也不能办得太痛快,否则让下面的人认为此事丝毫没有难度,今后找上门来的麻烦事只会越来越多。张金宝态度虽然端正,但该拿捏的地方也一样要到位,不然这家伙拿着批文回去吹嘘自己跑了趟三亚,就让执委会的宁崎乖乖把批文签了,那岂不是太没有统治者的威严了。

宁崎接过来随手就放在了桌上“行了,你写这东西,我会抽时间看看。你先把学生们带回去休息,回头会安排工作人员联系你们。”

这次张金宝就没敢再多耽搁了,起身千恩万谢之后才离开。他这次来三亚的目标已经完成了大半,人事已尽,剩下的部分就得听天命等消息了。

宁崎当下也没有急于处理这件事,峰会这边还有很多事情要他亲自参与。下午的议程中,他将登台发言,内容是“倡议加强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其中就包括了邀请各国派留学人员到三亚来学习海汉独有的文化和技术,同时也会尝试在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学院,帮助当地培养有文化的专业人才。而张金宝也是适逢其会,给宁崎带来了一些新的灵感,比如在其他国家有些海汉官方不便直接出面的地区,就可以让张金宝这种民间教育机构牵头办学,慢慢进行文化渗透。

作为一个来自数百年之后的穿越者,宁崎对于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领域的作用是很清楚的,这些民间组织在跨国活动中的便利远远超过官方,只要合理加以利用,这些组织可以做到很多官方不便出面的事。而且作为一个在教育行业从业多年的老资格,宁崎一直坚信文化教育在巩固国民团结,提升国民的身份认同感方面具备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海汉的发展轨迹来看,这个国家的国民结构从一开始就是由多民族组成,而且随着自身的发展和外部移民的不断到来,国民中的不同族裔越来越多,人口构成和文化背景也会越来越复杂。如何能将各国移民揉合到一起,并且让他们都能对现有的海汉国民身份产生足够的认同感,一直都是执委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宁崎比较认同韩愈在《原道》中的见解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意思是以周礼为标准,凡是言行符合“礼”的,夷狄亦可视为中国,反之则中国亦可视为夷狄。

当然这种观点与后来为蒙元效力的许衡为论述蒙元政权合法性而发明的“入夷则夷入夏则夏”理论是有区别的,宁崎并不认同野蛮民族模仿汉人的执政方式就是继承了汉家正统这样的说法,而是认为以汉家的文化,完全可以同化异族,使其认同自己的新身份,成为合格的海汉国民。而要达成只要的效果,最有效的两种手段就是宣传和教育。

海汉今年进行的机构部门调整之后,原有的宣传部门也将其职能并入到现在文化教育部当中,宁崎是宣传教育一把抓,倒也方便行事。宁崎想要做的不仅仅是在海汉国内普及基础教育,而且试图将海汉的这套文化教育体系推广到国外,并以此来向其他的“夷狄”国家灌输海汉的价值观。

这种手段所需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自然也不是小数目,但考虑到收效值得期待,执委会中的大部分人也都认可这样的做法。这个时代的统治者往往尚不具备“文化入侵”这种概念,对于文化领域的渗透也缺乏警惕性,而且一些周边国家现在对海汉的态度也已经达到了“仰慕”的程度,愿意派出学员到海汉的学府中接受培训,又多是权贵人家出身,值得海汉投入资源对其进行洗脑式的培训。

张金宝的打算为宁崎在海外推广教育了一个新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