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第596章 漳州城(2 / 3)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188 字 2020-11-19

宁崎自然也看出了许心素态度的微妙,笑了笑道“许大人想观摩我军作战,那也不难,只要你一句话,我军一个月之内就可以开进福建,渡海剿灭十八芝,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一下把皮球踢回给了许心素,倒是将他难住了。许心素只能强笑着应道“只怕我军实力不够,难以配合海汉民团作战,再说这十八芝不过是一群难成气候的海盗,何须海汉民团劳师远征?”

“许大人,十八芝的确成不了气候,但这也有一个前提。”宁崎肃容说道“那就我们会对贵方持续军事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许心素刚想说几句拍马屁的话,宁崎接着又道“但我们所的一切也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贵方的行动方向跟我们是保持一致的。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意见分歧,那么我们也会保留终止合作的权力。”

宁崎这个话就说得比较直了,许心素听完之后脸色也微微有些僵硬“老夫与贵方合作这几年从未出过意见分歧,宁先生这是多虑了。”

“希望如此。”宁崎也不想在谈判刚开始的时候就把对方逼得太紧,没有就此再说下去,主动转开了话题“我还是第一次造访漳州,倒是要麻烦许大人给我介绍介绍本地的状况了。”

许心素心里一松,赶紧开始解说起漳州的历史沿革来。宁崎既然要来漳州造访,自然先就做过功课,不过这书本上看来的东西,跟本地人所介绍的情况,肯定也还是有一些出入的。加上他本身就是个历史谜,因此也是听得津津有味,并没有觉得几个小时的航程有多难熬。

从厦门岛西南的港口到漳州城的航程仅仅只有二十多海里,虽然是逆流而上,但漳江入海口水流缓慢,半天时间也就到了。

漳州也算是福建境内一处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千年之前的唐代就已经建州,因为这里紧邻漳江而得名。而这里因为开发的时间早,也成为了福建境内一处重要的物产输出地和海上贸易港口城市。

早在宋代,漳州地区就因为制糖业发达而被称为“八州糖王”,白砂糖、冰糖、角糖都是这里的特产。纺织业的起步也非常早,南唐陈宏进割据漳州泉州时,每年出产的葛布就多达两万匹以上,到了明万历年间,漳绒、漳纱、漳绢、土潞绸等织物,已经大量销往海外。此外漳州的造船业、瓷器、茶叶、造纸等等,此时也都是非常兴盛的产业。

经济繁荣的地方,一般文教事业也不会太落后,漳州就是这样的典型城市。唐代这里便有了松州书院,到了两宋时期,兴办书院更是成为了这里的社会风气。宋光宗在位时,大理学家朱熹曾经出任漳州知府,据史料记载,朱熹“每旬之二日必领下属官下州学视诸生,讲《小学》,为其正义;六日下县学,亦如之。”有了朱熹这种地方官的言传身教,当地的文教事业可谓非常兴盛,文化名人辈出。在原本的时空中,漳州自唐元和十一年出了第一个进士周匡物,到清代总共出了进士977人,其中有三名状元。

船队在漳州城外的码头靠岸之后,许心素手下的人早就安排好了迎接的仪仗。而漳州府本地的大小官员,也都已经到了码头上候着。宁崎在甲板上见状问道“这么大张旗鼓的,会不会不太好?”

许心素应道“没什么不好,老夫的贵客,便是漳州府的贵客,宁先生到了这里,只管享受就好!”

两人下船之后,先与码头上等候的本地官员一一见礼。宁崎也感受到了这里的状况与别的地方有些不同,其他地方都是文官主政,武官陪衬,而漳州这地方显然许心素才是主角,而地方官员对他都是唯唯诺诺,言听计从的模样,看样子的确很有些土皇帝的味道。

见过了本地官员之后,海汉派驻漳州的人员也跟着过来见礼。这些人都是入籍较早的归化民,在这里主要是从事商贸方面的事务,顺便也搜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