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第188章 少壮不努力(2 / 3)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3235 字 2020-11-19

可不行,少壮不努力,一生在内地啊……”

李奈听到这里,文青情绪一下就上来了,忍不住踏着岸边的跳板上了船,一边走一边大声道“荒谬,荒谬!什么一生在内地!明明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对!”

李奈上船之后,便看到两个少年手里拿着钓竿,站在船舷边一脸惊愕地盯着自己。这两个少年的服饰一汉一黎,正是于小宝和符力二人。

于小宝一家人连带着亲戚朋友都已经进了公社,可算是海汉的铁杆附庸者。他老子于大山因为“投身革命”的时间早,被当作劳工模范第一批升到了三级劳工,现在已经是港区码头工程的一个工头了,于小宝自然也就成了根红苗正的资深归化民。有了这一层身份之后,于小宝不但获得了在胜利港小学就读的待遇,而且出入一号基地也十分自由,甚至偶尔还能跟执委首长们说上几句话。

而符力所在的符山峒因为是最早和海汉人接触的黎峒,受到的汉化程度也是最大的,峒里八成以上的劳动力现在都在海汉人的工地和矿山上做事,还有不少年轻人甚至直接就报名参加了海汉人的民团,以便让家人能够有资格进入到海汉的公社中。峒里剩下不多的人口,也已经转行开始帮海汉人在内陆地区种植那些奇怪的香料作物。黎人再也不需要担心粮食问题,海汉人用来向他们交易各种山货的粮食可比在山坡上种出来的野生稻好多了。

符力如果不是因为年龄还差了一岁,他也会报名去参加海汉民团。在他看来那些荷枪实弹,着装统一的民团士兵,可比穿着破旧军服的明军威风多了——不管是明军、海盗还是别的什么势力,在海汉的枪炮面前统统都是渣渣,这就是符力心中朴素的世界观。

符力虽然并不属于归化民,但由于符山峒接班人的特殊身份,执委会对他一直是有特殊的政策照顾,所以也能有幸在胜利港小学就读。而且因为他在胜利港没有住处,宁崎直接就把他安排进了一号基地里跟穿越众一起住,这甚至足以让于小宝这样的小伙伴感到嫉妒。

今天正好到了休息日不用上学,两人便相约来港口钓鱼打发时间,却不曾想闲谈之间居然把广州来的举人老爷给引出来了。

举人是什么身份,符力并不是太清楚,但于小宝多少知道那么一点——总之是地位很高的人就对了,要不然怎么会到哪里都是有施首长亲自作陪。所以面对李奈的出言教训,两人均是愣住了不敢还嘴。

李奈见只是两个少年,当下也没了辩驳学问的心思,只是连连摇头道“海汉这小学……简直是误人子弟啊!”

这下两个“海汉粉”可不干了,你教训我们可以,但说海汉的不是,那就是不行。符力立刻反驳道“小学绝不会教我们错误的东西!”

李奈怒道“这还不是错,那什么才叫错?小学就教些写写算算的东西,诗词歌赋一概没有,难不成是要把你们这些孩童全都教成商人?”

于小宝摇头道“先生们说过,不管今后是要当商人、当士兵还是从事别的职业,都必须要掌握基本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我们是没办法在古人的诗词歌赋里学到的。”

李奈气得直咬牙“简直是岂有此理!”

“先生们还说了,大明的功名并不代表有本事,在大明,没有科学这种说法,真正的本事只能在海汉的学校中学到。”于小宝不慌不忙地补充道。

科学!这个字眼深深地刺激到了李奈,他很想否认于小宝的这种说法,但来到胜利港之后的见闻让他实在无法昧着良心去否定事实——正是海汉人所掌握的科学让他们制造出了坚船利炮,还有那么多大明工匠无法制造的精妙器物。海汉人的科学让他们在短短四个月之内就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建立了两座小镇,一个港口和数十处工坊,千亩良田,养活了数千民众,而且据说他们甚至还有余力派出了一支船队远赴安南,在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