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上党郡(1 / 2)

可以说,於夫罗已经再起反叛之心,只不过他这次反叛的不是朝廷,而是自己的盟友袁绍。

今非昔比,十八路诸侯联盟之势已去,袁绍这个盟主不过是个光杆司令,还有什么威风可抖的。

难道他还能真的率军追到南匈奴本国不成?他干嘛?

於夫罗心如明镜,袁绍如今兵少、粮少。又已经入了秋,根本不会跑过来找自己的麻烦。

他连袁绍都不怕,又岂会怕一个小小的张杨?

当下脸色一沉,先礼后兵道“张将军,我部长途奔袭,人困马乏,自然要在此地休整一番,才可作战。”

张杨却没有在意於夫罗脸上的神情变化,还以为於夫罗是在找借口推卸责任。不由勃然大怒,策马行至跟前厉声喝道“好好好,你麾下皆是骑兵,从河东磨磨蹭蹭的走到河内,你还走出了一个人困马乏,当真好的紧。”

言罢,玱啷一声抽出腰间佩刀,怒道“贻误军机,按律当斩!”

与於夫罗一起出营门迎接的匈奴将领见状不由变色,纷纷抽出腰刀与张杨对峙。一时间剑拔弩张。谁也不敢率先出手。

於夫罗冷声劝道“张将军,如今大汉纷乱不断,内有董卓把持朝政,外有诸侯割据。黄巾余孽各地造反。民不聊生。何不与本单于一起回归匈奴。以张将军之勇武,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言语之间,於夫罗已经口称本单于,反叛之心昭然若揭。

与此同时,张杨这数百骑已经被大批的匈奴骑兵团团围住,成了瓮中之鳖,门中之狗。再也逃脱不得!

於夫罗挟持张杨,到并非全是爱才心切,看中了张杨的勇猛。而是挟持张杨为人质,希望袁绍那边能有所顾忌。

此情此景,张杨大怒,不曾想连洛阳那种龙潭虎穴都安然度过,却在匈奴这条阴沟里翻了船。有心突围,却又无可奈何。

踌躇半响,才缓缓收起兵刃。与於夫罗一起进了大营。於夫罗呵呵一笑,也不再提起背叛袁绍之事,双方各自给了一个台阶。面上已经是其乐融融。

虽然於夫罗认为袁绍不会追上来,但他还是非常迅速的整顿了兵马,避开了关中的几个郡县,沿着漳水一路绕行上党郡。

他在大汉整整漂泊了四年,可不想因为着急回国,抄近道引起董卓大魔王的误会。被直接拍死在哪个犄角旮旯。

所以於夫罗的行军路线是迂回,先向东北进军,进入并州的上党郡,然后在沿着漳水上游河流一路西北进发。渡过泌水直到回到匈奴国所在的河西郡。

於夫罗率大军一路疾行,没几日便绕行到了上党郡。上党郡就在西河郡的东面,比邻而居。常年生活在西河郡的匈奴人对这里非常的熟悉。

只不过,一直以来,於夫罗都没有在这里掠夺过什么,因为离西河郡的匈奴国太近,他怕挑动国内那敏感的政治神经。

而且上党郡除了郡治壶关县没有被张杨攻打下来,其他的县城可都被张杨在一年前攻破搜刮了一番。

上党郡,地处山西东南部。地势高险,自古为战略要地之地。在战国时期乃是韩、赵、魏三国瓜分晋国时的争夺地。

韩赵魏三国各占上党郡一地,谁也不愿意松口,由此看见战略之重要性。历史上着名的长平之战,便是发生在这片区域。

理由也很简单直白,当时韩、赵、魏三国各在上党地区占据一地,结果秦国发兵攻韩国上党郡,韩国打不过便投降了赵国。

赵国兵不血刃便占据了上党的三分之二,对秦国灭六国的计划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于是秦国休养三年后再次举兵来攻。

结果就不用多说了,赵国名将赵括从此被钉死在耻辱柱上,得了一个纸上谈兵的草包名头。

而杀神白起则坑杀了20万降卒。连带战场被杀,被围饿死的共45万赵国大